时间:2022-10-10 14:34:24 | 浏览:2743
本报记者 王雄 通讯员 马志青
“这是我第一次来安塞,信天游表演让我大饱眼福。这种高亢的表现形式让人感受到北方文化特有的习俗和陕北人民的热情。”8月3日,来自沈阳的游客王景宇在延安市安塞区西营“信天游大舞台”观看演出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安塞区,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深度融合,旅游娱乐与体育赛事相互促进,勾勒出一幅“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全域旅游画卷。以全域旅游为目标,聚焦“文旅兴业”战略,安塞区探索出一条多业态跨界叠加、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文化+旅游”吹响全域旅游号角
在安塞文化艺术馆品味民间艺术的魅力后,登上腰鼓山,感受“天下第一鼓”的雄壮气势,再去西营“信天游大舞台”听陕北民歌,到魏塔“东方毕加索”写生基地进行创作体验,晚上在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观看腰鼓表演,在文化广场听听陕北说书,看看夜景,已经成为许多游客来安塞的“旅游攻略”,这些旅游风景线也成为网红“打卡地”。
安塞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陕西唯一拥有5张文化名片的区(县)。立足腰鼓、民歌、剪纸、绘画、曲艺等民间艺术资源,2018年,安塞区投资3200万元,打造西营“陕北信天游”演唱村、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东方毕加索”写生基地3个高标准民俗文化村,自当年10月运营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围绕“文旅兴业”发展战略,安塞区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革命文化、黄土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业,形成“产业围绕旅游抓、结构围绕旅游调、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格局,通过安塞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和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共享资源、共享市场,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活起来,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
据介绍,安塞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40多处,国家一级文化艺术馆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红色旅游景点5处;已建成或在建景区10余个。今年上半年,安塞区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增速近70%。
“农业+旅游”带来发展好前景
8月7日,一辆大巴车开到了安塞区高桥镇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车上下来许多游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盛开的鲜花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是安塞区创建的首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沟村村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种花卉栽果树、开农家乐、建生态农业示范园,不断把游客引向乡村。
“一到周末、节假日,来南沟旅游的人特别多,今年预计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安塞区高桥镇主任科员、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包片干部张光红介绍,南沟村乡村旅游品牌正在逐步打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收入不断增加。
如何借力乡村旅游激发富民新活力?安塞区依托生态、区位、文化特色,以乡村田园为生态基底,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探索扶贫开发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新方式,带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增收致富。
“安塞区建成了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千亩矮化密植苹果采摘园、高家峁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及具有观光功能的大棚、连片的苹果园、养驴场等现代农业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303省道沿线香瓜、西瓜、草莓等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经营状况良好,年接待采摘体验人员2万余人次。”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晖说。
“体育+旅游”擦亮“安塞旅游”品牌
火红的7月,红火的安塞。
一个月间,安塞区体育运动中心热闹非凡:全国青少年夏令营活动、陕西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陕西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等一系列赛事先后在这里成功举办。体育为旅游招揽“人气”,旅游为全民健身带来活力。
“我很喜欢安塞,特别是第一次现场观看以前在课本里读过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表演让人震撼!”排球运动员李晓龙曾在全国各地参加过比赛,首次来到安塞的他对这座小城赞不绝口。
体育赛事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安塞旅游。从湖南专程赶到安塞的易六元坦言:“安塞腰鼓全国闻名,恰好儿子要在安塞比赛,我和妻子就一起过来,主要是为了看腰鼓表演,体验北方文化。”
近年来,安塞区先后承办了全国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联赛(男子组)、陕西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进一步提升了安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举办体育赛事为契机,安塞向全国展示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多彩浓厚的体育文化,将体育的灵活性、拓展性与旅游的娱乐性相结合,增强体育爱好者和游客的体验感,提升了旅游附加值。
“每次举办体育赛事,酒店天天爆满,收益也大幅增加!”距离体育运动中心最近的安塞区鼓乡酒店负责人汪小伟说。
据了解,安塞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旅游+体育”战略,推动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努力把安塞建设成为户外运动之乡、体育旅游胜地。2016年体育运动中心建成投运,建成体育运动场地124块,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十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安塞区青少年体育学校2017年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我们将持续推行‘旅游+’的全业态服务,打造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不断优化提升旅游营商环境、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说。
来源:泰安日报-最泰安预计生产总值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7.1%,完成税收收入21.1亿元,占比87.9%,列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7%、列全市第二位;……2021年
本报记者 王雄 通讯员 马志青“这是我第一次来安塞,信天游表演让我大饱眼福。这种高亢的表现形式让人感受到北方文化特有的习俗和陕北人民的热情。”8月3日,来自沈阳的游客王景宇在延安市安塞区西营“信天游大舞台”观看演出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安塞区
庆丰收、感党恩、赋新能、促发展。9月25日,由安陆市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烟店镇人民政府承办,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景区、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年安陆市全域旅游产品发布会暨首届“
7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并于今日清晨正式向当地市民游客开放。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打造了清新大气、处处巧思的“水韵江苏”展区,面积500余平方
来源:【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大家在游客中心可以亲身体验VR安全教育,在管控中心可以看到现代化工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运作模式,在冷轧厂可以参观到家电、汽车所用冷轧板的生产流程。”正在接待游客的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接待管理师张颖说。近年
7月12日下午,湖州德清举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2022年半年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活动共签约产业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256亿元,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的纷至沓来,为德清的高质量赶超发展
2018-10-24 21: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项柔刚今天(10月24日)下午,在兰溪市新兴产业园、光膜小镇、安置房建设地块、城防提标工程现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开工令下达,作业车辆鸣笛启动,总投资44.68
坐落于绿水青山之间的上垟村。黄伟 摄格桑花盛开的村庄。黄伟 摄曾经,生活在长潭水库周边的黄岩人,对于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处理是有些迷茫的。那些高低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山,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的湖面,虽有着一碧万顷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襄州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1.7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全省第四。近年来,襄州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创新、促转型、提质效、优服务,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提升、活力迸发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世成)“自从老书记高传海成了我的帮带导师,他带着我访农户、跑项目,教我如何与村民打交道、尽快融入村“两委”班子、解决村里的棘手事。我现在处理村上的事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更有底气和干劲了。”近日,谈起“导师帮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迅员张威 袁祎 杨淇)9月1日起,武汉市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依法正式以街道办事处名义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江岸区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积极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各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第一时间启动执法程序,查处辖区违法行为。1
江岸区滨江商务区效果图。记者任勇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2日讯滨江而生,倚岸而长,一直主导着汉口乃至武汉近代经济转型的江岸区,又将迎来新变化。11日闭幕的江岸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江岸区要在“主城做优”上走在前列、当好排头
走进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座座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厂房里的工人忙碌不停;广袤的乡镇,蔬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成片相连;漫步城市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处处显示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建区以来,观山湖区围绕“做强实体经济、推进产城互动,实现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人民网武汉9月9日电 “武穴长江大桥通车在望,黄黄高铁全线贯通,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加速构建,区位交通优势愈发凸显,未来前景可期。我们非常看好武穴的发展。”9月9日,在湖北省武穴市9月份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会上,前来
来源: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昌炉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星掌上咸宁报道玖龙集团投资78亿元,建设纸业智能化生产线;敏实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汽车零配件智慧产业园;真奥药业生产的金银花口服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值一年增长近10倍……盛夏时节的